一、应该如何证明劳动合同无效
劳动合同无效的证明需遵循一定法律程序。一般来说,要先明确无效情形,如以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或变更合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
一旦确定存在这些情形,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可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申请认定合同无效。申请时需提供相关证据,如欺诈的聊天记录、胁迫的录音、违法违规的文件等。仲裁机构或法院会依据双方提供的证据,遵循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判断。若认定合同无效,自始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应按各自过错承担相应责任。
二、如何证明签订的劳动合同属无效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属无效: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若要证明劳动合同无效,需收集相关证据。比如,证明欺诈方面,若劳动者虚构学历等重要信息入职,可收集其虚假学历证明、面试虚假陈述的证据等。对于胁迫,如有威胁劳动者签订合同的录音、短信等。若存在用人单位排除劳动者法定权利条款,可直接出示合同相关条款。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比如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明显超出法律上限,可提供相关劳动法规条文及合同对应条款作为证据。凭借这些证据,可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法院主张劳动合同无效。
三、怎样判定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以下情形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一是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比如劳动者虚构工作经历签订合同。
二是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像合同约定劳动者工伤概不负责。
三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例如约定低于法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一旦确认无效,从订立时起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劳动合同无效的证明需遵循一定法律程序。那么,合同被认定无效后,之前基于该合同所产生的劳动报酬该如何处理呢?一般来说,即便合同无效,但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仍应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还有,如果因为合同无效给劳动者造成了其他损失,比如培训费用等,该由谁来承担呢?这些问题都与劳动合同无效紧密相关。若你对这些后续问题存在疑问,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