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员工入职没合同该怎么办
若员工入职后没有签订合同,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可与用人单位协商补签合同。若用人单位拒绝,员工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合同的,有权要求每月支付二倍工资。例如,工作三个月未签合同,可主张两个月工资作为补偿。同时,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员工应注意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考勤记录等。若与用人单位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合同并给予相应补偿。
二、员工入职没合同权益咋保障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入职一个月内,用人单位应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若未签,从第二个月起,员工可主张双倍工资。
同时,即便没签合同,员工的权益依然受法律保护。工资报酬应按时足额发放,享受法定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权利。员工可通过收集工作证、考勤记录、工资发放记录、同事证言等证据来证明劳动关系。一旦发生纠纷,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也可申请劳动仲裁。仲裁时,需提交仲裁申请书、相关证据及身份证明等材料。仲裁委经审理后,会依法作出裁决,以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如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在规定期限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员工没签合同工伤赔偿该咋算
首先,需确认劳动关系。可通过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等证明。没签合同不影响工伤认定。
工伤赔偿计算如下:医疗费按实际支出算;停工留薪期工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伤残津贴,依伤残等级确定,如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若有护理费,按护理等级计算。
单位未签合同还需承担双倍工资责任。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合同,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建议及时申请工伤认定,之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依据鉴定结果索赔。若单位不配合,可通过劳动仲裁解决,仲裁时需提供劳动关系及工伤相关证据。
当我们了解了员工入职后没签合同的相关措施时,进一步思考,假如通过劳动仲裁最终获得了应有的补偿,后续还有一些细节值得关注。比如,这些补偿款项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呢?还有,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执行仲裁结果,员工又该如何进一步保障自己的权益呢?这些问题对于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至关重要。你是否在这方面存在疑问呢?如果对于员工入职未签合同后的一系列问题,包括补偿细节、执行保障等还有困惑,别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