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合同签订涉嫌欺诈怎么认定的
劳动合同签订时涉嫌欺诈,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认定:欺诈故意:劳动者或用人单位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欺诈行为:如虚构学历、工作经历、业绩等;隐瞒疾病史、竞业限制等重要事实。欺诈后果:使对方基于该欺诈行为签订了劳动合同。因果关系:欺诈行为与签订劳动合同之间存在直接因果联系。
若认定劳动合同签订存在欺诈,受欺诈方有权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撤销该劳动合同。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无效,用人单位应参照本单位相同或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方应承担赔偿责任。
二、劳动合同签了不给员工一份的后果有哪些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双方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且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若用人单位签了劳动合同却不给员工一份,存在以下后果:从行政责任角度,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若逾期不改正,可能面临罚款等处罚。对劳动者而言,缺少劳动合同文本会使其权益难以保障。比如发生劳动争议时,员工因缺乏直接证据,在证明劳动关系、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关键事项上会有困难。这也损害了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信任,影响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所以,用人单位应依法及时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一份,避免承担不利后果。
三、劳动合同签了一份在老板手里不给怎么办
首先,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双方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若老板不给您劳动合同,您可向其索要。若老板仍拒绝,您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监察部门有权责令老板改正,将劳动合同交付给您。您要注意保留好与老板沟通索要合同的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以备不时之需。
当我们探讨劳动合同签订涉嫌欺诈怎么认定时,要知道欺诈行为通常表现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比如用人单位虚构工作岗位的发展前景,或者隐瞒工作环境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等,以此误导劳动者签订合同。若劳动者提供虚假学历证明、工作经历等获取工作机会,也属于欺诈。这种欺诈行为会使劳动合同存在瑕疵甚至无效。你是否在劳动合同签订时遇到过类似困惑呢?如果对劳动合同签订欺诈的认定标准、后果承担等还有疑问,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将为你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