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班签合同不给合同怎么办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不给劳动者,违反法律规定。劳动者可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其提供一份合同。协商时要注意保留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证据。若协商不成,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其责令用人单位改正。
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法定必备条款或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若因此遭受损失,劳动者可申请劳动仲裁主张赔偿。
二、上班签合同可以辞职么
上班签合同后当然可以辞职。
一般而言,劳动者享有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若处于试用期,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若已过试用期,则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此为法定程序,目的是让用人单位有时间安排人员接替工作,避免因劳动者突然离职给单位造成不利影响。
不过,若违反上述程序辞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需承担赔偿责任。比如,未提前通知导致单位紧急招聘新人产生额外费用等。所以,辞职时应遵循法定程序,既能保障自身合法离职权益,又可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三、上班签合同没到期辞职需要赔偿么
一般情况下,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
若劳动者没有违反上述规定而辞职,通常无需向用人单位支付赔偿。但有几种特殊情况除外。比如,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服务期,且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还有,如果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也需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所以,需结合您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这些特殊约定,若没有,正常履行通知义务后辞职无需赔偿。
当遇到上班签合同却不给合同的情况时,劳动者可不能忽视。首先,要明白单位这种行为可能侵害了你的权益。不给合同可能影响你对自身权益的清晰认知,比如工作内容、薪资待遇、福利待遇、工作时长等约定可能无法明确。若之后发生纠纷,缺少合同这一关键证据,维权难度会增大。如果您也遭遇了上班签合同却未拿到合同的状况,对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如何向单位索要合同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心存疑虑,那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吧,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提供精准有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