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新能源市场,一场由央国企主导的资产调整浪潮正在上演。据北极星统计,国家电投、三峡、国家能源集团、京能、中国电建等十数家央国企在北京、上海产权交易所等平台上密集发布股权转让动态,交易规模与频率均创历史新高,标志着央国企在新能源领域开启了一轮集中的“断舍离”。

据北极星不完全统计,2025年国家电投、国家电网、中国电建、三峡新能源、南方电网、京能等央国企发起近百起新能源资产转让案例,交易金额近50亿元。

交易主体中,国家电投以16起交易居首,转让主体包括五凌电力、中电国际、国家电投北京、广东、河南等新能源公司,其中68.8%为合资公司。4起交易底价为1元的转让案例中,3家均无实缴资本。

实际上,国家电投上述交易多为自身业务调整所进行的资源整合,涉及环保、风电、火电等多个领域。如,远达环保此前主营业务涵盖大气治理、工业及市政水处理、固危废处理、矿山及土壤修复、“新能源+生态治理”等。为打造国家电投集团水电资产整合平台,聚焦核心业务,远达股份对控股的新能源资产进行剥离,共转让5家项目公司13个风光项目,规模654MW。

此外,祁东县中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此前控股股东为中电国际,目前已变更为五凌电力持股;五凌电力与协鑫新能源合资公司汝州协鑫及江陵协鑫,最终55%股权转让给湖南五凌电力新能源;木垒中平电新能源有限公司原为中电国际100%持股,8月4日其49%股权以1元转让新疆神火煤电;国家电投集团(北京)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以2.77亿元出售国家电投集团通道风力发电有限公司100%股权。

上述交易外,国家电投所属电投产融、电投能源及远达环保,相继通过股权置换、收购等形式,进行核电、水电及煤电等资产重组。

三峡集团同样密集出售新能源资产,转让标的总价超13亿元。其中交易金额最大的,是三峡水利以6.4亿元向博赛矿业出售重庆天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41.0071%股权;三峡新能源共出售9家新能源公司股权,包含与晶澳、禾望等合资公司股权;三峡集团云南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出售广西民海云投能源有限公司49%股权,定价205.5万元。

京能集团所属京能国际等公司共出售12家相关子公司所属股权,其中包含7家位于辽宁阜新新能源项目公司的100%股权,转让底价均为48.94万元。此外,京能集团出售山东京能能源有限公司60%股权,该公司由京能集团与山东岚桥集团共同成立,其中岚桥集团持股40%,财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净利润及资产均为0元,未开展实际经营。

2024年以来,中国电建通过剥离盈利能力不佳或不符合战略方向的资产,实现资产组合的优化。据北极星统计,2025年中国电建所属工程公司及设计院共出售4家合资公司控股股权,其中3家公司底价1元。经查询,上述公司实缴资本为0元。从能源电力板块经营情况来看,1-9月中国电建水电、风电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68.82%和54.67%,而太阳能发电新签合同金额减少33.36%。

截取自中国电建2025年1月至9月主要经营情况公告

上海振华重工在8月份向中国城乡控股集团出售所持中交光伏30%股权,交易作价3438.24万元,包含21MW光伏电站。近期,上海振华重工还挂牌出售了11个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总交易金额9414.57万元。

东方电气在2025年共出售5家风电及太阳能公司相关股权,其中木垒东新新能源有限公司51%股权以9.29亿元出售给川投新能源,据悉木垒东新新能源估值10亿元,这是东方风电调整风电设备业务战略布局的一部分。

此外,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也在出售所属合资公司股权,转让底价分别为4063.17万元和16000万元;国家能源集团所属国华能源出售山东国华鲁港新能源有限公司51%股权;中广核风电挂牌中广核新能源泸县有限公司90%股权……

2025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央国企剥离“两非”(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两资”(低效资产、无效资产)的步伐明显加快。随着新能源行业从“跑马圈地”步入“提质增效”新阶段,央国企通过剥离低效资产、整合资源,将推动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向更加规范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 来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 作者: 燕七 )
本站提供的所有下载资源均来自互联网,仅提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使用,请联系原作者获得授权。 如您发现有涉嫌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