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词英语
166.28MB · 2025-10-06
——计算机科学家的闲聊与架构师的严肃设计
在数字江湖里,AI 服务已经成了各大门派的法宝。可惜,AI 模型很聪明,服务很脆弱:
于是问题来了:如何在 微服务架构 下,保证 AI 服务(尤其是 WebAI 模式)又稳又快,甚至还能支持“高可用”呢?
接下来,容我分几幕给你讲解。
为什么 WebAI 尤其需要微服务?
小技巧:
挑战点:
专业内幕:
把缓存当作“三明治”:
它的逻辑像在指挥交响乐:
/healthz
)。 用户请求
│
▼
️ API Gateway
│
┌──────▼───────────┐
│ │
│ Inference Svc 1 │
│ Inference Svc 2 │
│ Inference Svc 3 │
└──────┬───────────┘
│
️ Cache
│
Orchestration (K8s + GPU Scheduler)
这个图的灵魂就是:多实例+缓存+编排 = 高可用 WebAI。
import express from '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app.get('/healthz', (req, res) => {
// 模拟检查 GPU 可用性 or 模型进程状态
const modelReady = true;
if (modelReady) {
res.status(200).send('OK');
} else {
res.status(500).send('Model not ready');
}
});
app.listen(3000, () => {
console.log('WebAI service running at http://localhost:3000');
});
有了这个 /healthz
,编排器就能判断:
高可用设计其实是一种计算机版的《孙子兵法》:
最终目标是:用户无论深夜还是高峰,点击页面时都能得到一个回答,而不是一个大大的 502 Bad Gateway
。
️ 总结一句话
在微服务架构下,WebAI 高可用设计就是 “把大象拆成小象,一起踩在 Kubernetes 指挥的节拍上,让它们不至于同时摔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