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词英语
166.28MB · 2025-10-06
最近,如果你关注 AI 编程工具的生态,可能会注意到两个新名词频繁出现:MCP 和 Agents.md。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是为大语言模型(LLM)提供标准化上下文接入方式的协议,类似于让 LLM 能“看懂”外部工具、数据源和环境的一种通用语言。它试图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不同的 AI 工具以统一方式向模型提供上下文?
而 Agents.md,则看起来更“朴素”——它只是一个 Markdown 文件,放在你的代码仓库根目录下,内容通常是:
## Setup commands
- Install deps: `pnpm install`
- Start dev server: `pnpm dev`
- Run tests: `pnpm test`
## Code style
- TypeScript strict mode
- Single quotes, no semicolons
- Use functional patterns where possible
乍一看,这不就是 README 的一部分吗?为什么还要单独搞一个 AGENTS.md
?
关键区别在于受众不同。
举个例子:人类看到“请先安装依赖”就懂了;但 AI 代理需要明确知道是 npm install
、yarn install
还是 pnpm install
。一个错字,整个自动化流程就可能崩掉。
所以,AGENTS.md 的出现,不是为了取代 README,而是为 AI 代理提供一个专属的、结构化的操作手册。
确实,像 Claude Code Cli 这样的工具已经支持通过 CLAUDE.md
提供项目上下文。但这带来一个问题:碎片化。
CLAUDE.md
.cursor/config.md
.github/copilot.md
每个工具一套规则,开发者疲于维护多个“上下文文件”,而项目仓库也变得杂乱。
AGENTS.md 的野心,是成为一个开放、通用、无厂商锁定的标准——就像 package.json
之于 Node.js,.gitignore
之于 Git。
它不隶属于 OpenAI、Anthropic 或 Google,而是由社区共建(包括 OpenAI Codex、Cursor、Google Jules 等团队参与推动)。目前已有超过 41,000 个开源项目采用。
你可能会问:既然有了 MCP 这种“协议级”标准,还需要 AGENTS.md 这种“文件级”约定吗?
答案是:它们在不同层次工作,互为补充。
pnpm test
”。可以这样类比:
一个管“能力接入”,一个管“行为规范”。
AGENTS.md 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技术实现,而在于把隐性知识显性化。
很多项目中,构建流程、测试策略、代码风格其实只存在于老员工的脑子里,或者散落在 CI 配置、PR 模板、Slack 聊天记录里。新人(无论是人类还是 AI)进来都要“踩坑学习”。
而 AGENTS.md 强制你把这些规则写下来,形成一份可被机器理解的契约。
更妙的是,它还能嵌套:在 monorepo 中,每个子包都可以有自己的 AGENTS.md
,实现上下文隔离。
AGENTS.md 的愿景,是成为每个代码仓库的“标配文件”——就像 LICENSE、README、package.json 一样自然。
它不炫技,不复杂,只是一个简单的 Markdown 文件。但正是这种简单,让它有可能被广泛采纳。
技术演进常常如此:先有混乱的实践,再有统一的规范。
MCP 解决了“AI 如何连接世界”的问题,
AGENTS.md 则解决“AI 如何理解你的项目”的问题。
一个向外连接,一个向内约定。
当这两个方向都逐渐标准化,AI 编程代理才能真正从“玩具工程”变成“生产力工具”。
而作为开发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你的下一个有 AI 参与开发的项目里,加一个 AGENTS.md
。
不需要多复杂,只要写清楚三件事:
这就够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