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腿快车新商家版app
142.01MB · 2025-11-27
上周我花了两天周末时间把GoHumanLoop官网做好,发布上线了 ???
不知不觉已经做GoHumanLoop一段时间,是时候该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了,趁着这个机会回答一下很多人问我的问题:
GoHumanLoop到底是什么?它在解决什么问题?自从22年底GPT3.5出来后,一直都在跟着AI时代的潮流向前摸索,相信很多人也和我有一样想法,趁着这一轮AI浪潮早期,尽早下场看能赶得上车吗,毕竟人家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所以我就开始了我的折腾,从做一些AI开源的项目,到做一款智能阅读产品「帝阅DeepRead」,一路不断总结和积累对这轮AI技术变革的理解,提高自己产品的认知能力。
今年三、四月份,在看到Manus在通用Agent领域的能力展示时,我突然有个思考?,
基于这种新技术下的人机交互该是如何一个形式呢?当AI作为我们智能伙伴在帮助我处理任务时,我和它是一个怎样的协同方式,来确保它的执行任务和我们想法对齐,确保可靠的执行和交付价值?
所以我想到我去做一个产品,去解决在AI Agent时代下的人机协同问题,这个产品至少要解决长程任务下,我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介入掌控Agent的执行,我可以异步处理这些任务,无需盯着电脑看它执行。
随后,我在4月份新建了GoHumanLoop这个项目的文件夹
在开始写代码前,我对GoHumanLoop进行了产品定位和架构设计
GoHumanLoop的定位: 我认为它是一个AI的基础设施,是长在各大Agent框架(LangGraph、CrewAI)中的一个中间层,它充当了这些 AI 框架和人交互的协同桥梁
架构设计
GoHumanLoop SDK 负责快速实现在各大Agent框架的Human-in-the-loop介入,需要方便快捷易用。这里介入需要有审批功能和外部信息获取这两种能力
经过我分析目前这些 Agent 框架在人机协同工作一般都是交由前端来实现,而GoHumanLoop就是可以快速帮助开发者能便捷的实现这种人机协同交互
GoHumanLoopHub是作为一个SaaS化的管理平台,负责管理接收SDK的人机交互请求,按需转发给各个OA系统或者个人邮件等。(这种模式类似于AgentOps)
想到这突然发现GoHumanLoop要做好,内容就非常多,又要做工具,又要做平台,又要对接各个OA系统、个人微信、邮件等等,这整一个就是一个人机协同的生态体系,而这只是针对基础性的审批、信息获取这种操作,如果要涉及个人信息、支付申请这些内容更加庞大
不过既然已经决定要做,那就边干边想边解决
为了践行开源,在做GoHumanLoop SDK时,对连接GoHumanLoopHub并不强求,完全可以直接对接到对应的第三方系统或者自定义的方式,保持自由灵活度
经过几个月业余时间的努力,我已经算是初步实现了GoHumanLoop的目标,形成了一个小的生态系统
GoHumanLoop SDK适配各大AI Agent框架形成简单易用的使用方式,支持三种方式审批请求、信息获取和对话交流,去进行人机协同的处理GoHumanLoop内部提供 HumanLoop 任务管理器和请求处理提供者(Provider),通过 API 方式与 GoHumanLoopHub 进行交互GoHumanLoopHub还能与飞书、企业微信等进行集成,实现与飞书、企业微信等应用的无缝对接。需要依赖一层转换层,目前已提供对应的服务程序例子gohumanloop-feishu和gohumanloop-wework 后续还会继续拓展其它 OA 平台,让人机协同更好的集成到业务当中GoHumanLoopHub提供的 API 接口,Agent 进行交互,提供用户信息、反馈、审批等信息GoHumanLoopHub还提供了任务数据管理功能,Agent 可以将任务数据同步到GoHumanLoopHub中,方便后续分析和管理一路折腾下来,其实我对GoHumanLoop也有不少反思:
节奏问题
从最初想法到现在能跑通基本 Demo,其实耗时比我预期的要长。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在产品和技术上都想做到「面面俱到」,容易分散精力。未来需要学会抓重点,把最核心的价值点先打磨好,再逐步扩展。
边界问题
人机协同本身是个特别大的话题,从 Agent 框架 SDK,到 Hub 平台,再到 OA 系统对接,每一个点都能延伸出一个完整的产品。如何划清GoHumanLoop的边界,聚焦在「最核心、最通用」的能力,而不是无止境地扩展,值得持续思考。
价值验证问题
技术上我可以不断迭代,但产品价值最终还是要看能否被实际使用和认可。目前更多还停留在个人探索和开源尝试阶段,下一步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和潜在用户、开发者的沟通,去验证它在真实业务中的价值。
个人精力与长期坚持
目前大部分开发时间都是业余完成,难免出现进展缓慢的情况。但长期做一个项目更需要耐心和持续投入,我得提醒自己少一些急躁,多一些耐力。
回顾这几个月,GoHumanLoop已经从一个灵感逐渐发展成一个产品雏形。但这仅仅是开始,未来我对它的设想还有很多:
更丰富的 SDK 适配
目前已经适配了 LangGraph、CrewAI 等框架,但未来会继续扩展到更多 AI Agent 框架(如 Autogen、Haystack、LlamaIndex),并提供更加简洁直观的 API,让开发者可以「一行接入,立刻拥有 HITL(Human-in-the-loop)能力」。
更通用的协同模型
审批、信息获取、对话交流只是第一步。未来将会探索更高级的人机协同模式,比如:
更强大的 Hub 能力
GoHumanLoopHub 未来可以增加:
社区与生态建设 我希望 GoHumanLoop 不只是我一个人的项目,而是一个开源社区共建的生态:
探索商业化可能 在坚持开源的前提下,也会探索一些商业化模式:
总结一下,我希望未来的 GoHumanLoop 能真正成为 AI Agent 时代的人机协同基础设施,帮助更多开发者和企业把 AI 从「好玩」变成「好用」。
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认识更多小伙伴,一起交流探讨学习~ ?
142.01MB · 2025-11-27
59.95M · 2025-11-27
131.15MB · 202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