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LangGraph 构建智能体时,首先要将任务分解为称为 节点 的离散步骤。然后,需要描述每个节点不同的决策逻辑和状态转换方式。最后,通过一个 共享状态 将各个节点连接起来,每个节点都可以读写该状态。


要在 LangGraph 中实现智能体,通常需要遵循五个步骤。

第一步:将你的工作流程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步骤。

首先,确定流程中的各个步骤。每个步骤都将成为一个节点(一个执行特定操作的函数)。然后,绘制这些步骤之间的连接图。

第二步:明确每个步骤需要做什么

对于图中的每个节点,确定它代表什么类型的操作以及它需要什么上下文才能正常工作。

一般有以下4种类型的操作步骤:

  • LLM 步骤:用于某个步骤需要理解、分析、生成文本或做出推理决策时。
  • 数据步骤:用于某个步骤需要从外部来源检索信息时。
  • 动作步骤:用于某个步骤需要执行外部操作时。
  • 用户输入步骤:用于某个步骤需要人工干预时。

分类详解与实例

步骤类型核心职能典型节点示例所需上下文(举例)
LLM 步骤
(大脑)
理解、推理、决策、生成分类节点:分析用户意图。
起草回复节点:生成回复内容。
• 原始用户输入
• 分类结果
• 公司回复风格指南
数据步骤
(记忆)
信息检索、数据查询文档搜索节点:从知识库查找答案。
客户历史查询:从数据库获取过往记录。
• 查询关键词(如订单号)
• 搜索范围/权限
动作步骤
(手脚)
执行实际操作、改变外部状态发送回复节点:将最终回复邮件发出。
创建工单节点:在追踪系统中创建Bug工单。
• 最终审定的回复内容
• 目标邮箱地址
• 工单详细信息
用户输入步骤
(监督)
引入人类判断、处理异常人工审核节点:将敏感或复杂回复交由人工审批。• 需要审核的回复草稿
• 触发送审的原因(如高金额退款)

第三步:设计你的共享状态

状态是你的智能体中所有节点都可以访问的共享记忆。你可以将其想象成你的智能体在处理流程中所使用的笔记本,用来记录它在此过程中了解到的一切信息和做出的所有决定。

设计状态就是为你的智能体 设计数据结构。一个精心设计的“共享笔记本”(状态)是构建一个高效、可靠且易于理解的智能体工作流的基石。它决定了节点之间如何通信,以及工作流的上下文如何得以保持。

哪些数据要保存在状态中?

这个数据是否需要跨步骤保持?如果需要,则将其置于状态中。如果能从其他数据中推导出,则在需要时计算,而不是将其存储在状态中。

一个关键原则:你的状态应该存储原始数据,而不是格式化的文本。需要时,在节点内部进行格式化。

第四步:构建节点

构建节点就是我们将每个步骤实现为一个函数。LangGraph 中的一个节点就是一个 Python 函数,它接收当前状态并返回更新后的状态。

如何妥善处理节点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错误类型谁来修复它修复策略何时使用
瞬态错误(网络问题、速率限制)系统(自动)重试策略临时故障,通常在重试后解决。
LLM 可恢复错误(工具故障、解析问题)LLM将错误存储在状态中并循环返回LLM能够发现错误并调整其方法
用户可修正的错误(信息缺失、说明不清晰)人类暂停 interrupt()需要用户输入才能继续
意外错误开发者让错误冒泡吧未知问题需要Debug

第五步:将节点连接起来

现在,我们将节点连接成一个可运行的工作流图。由于我们的节点能够处理自身的路由决策,我们只需要定义几条必要的边即可。

总结一下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总结一下 LangGraph 的思维方式:

  • 将任务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步骤,每个节点专注于做好一件事。
  • 状态是共享的记忆,保存了原始数据。
  • 每个节点都是一个函数,输入状态,输出更新后的状态。
  • 错误是流程预设的一部分,通过多种策略修复它。
  • 人工干预具有最高权限,等待人工干预时暂停执行,保存所有状态。
  • 只需少量的必要连接,图结构由节点自行构建出来。
本站提供的所有下载资源均来自互联网,仅提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使用,请联系原作者获得授权。 如您发现有涉嫌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