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儿童版
68.11MB · 2025-11-16
最近在用 TRAE SOLO 做一个 AI 智能报销系统的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准确来说,是写得“不够好”。
于是,这个身份就悄悄诞生了:
这个角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开发者”,而更像是「模型生成代码的品控员」「AI输出的验收官」「从80%到95%的缝合师」。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经历过那种 “模型写得飞起,我改得头秃” 的开发体验,欢迎和我一起聊聊这篇文章的几个核心观点:
作为一名 Java 开发老兵,我接触过无数工具,从IDEA插件、代码生成器,到低代码平台,但没有什么工具像 TRAE SOLO 这样彻底颠覆我的开发认知。
用它开发时,我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
用 SOLO coder 生成初始化项目结构
输入一句话:“开发一个支持OCR识别的报销系统”,它就能自动生成:
用模型完成核心业务逻辑生成
比如“识别发票有效期并判断是否可报销”,模型能直接生成OCR解析 + 规则判断 + 异常处理。
用 DiffView 对比模型代码与已有代码的差异
这是我最喜欢的功能之一,能快速识别潜在Bug,比如模型生成的日期比较逻辑不兼容JDK8的LocalDate。
看起来已经很“全能”了对吧?但问题来了:
很多人说,大模型已经能写绝大部分代码了,我们是不是要失业了?
我的答案是:不会失业,但你角色变了。
我把大模型生成的“80%代码”称为: “形式正确,语义模糊” 。
而这些,正是我们工程师从80分做到95分、甚至99分的关键能力。
在我最近用 TRAE SOLO 开发的项目里,模型生成了这样的异常处理逻辑:
try {
// 调用OCR服务
} catch (Exception e) {
log.error("OCR failed", e);
}
它没错,但也没对:
所以,我手动改成了:
try {
// 调用OCR服务
} catch (HttpTimeoutException e) {
log.warn("OCR超时", e);
throw new BusinessException("OCR服务响应超时,请稍后再试");
} catch (FormatException e) {
log.error("返回数据格式错误", e);
throw new BusinessException("OCR服务异常,请联系管理员");
}
这就是 “售后工程师” 的价值所在。
很多人误解了大模型的角色,以为它是 “接班人”,其实它更像是 “合伙人”。
我在和 TRAE SOLO 协作开发时,内心是这样的:
但最终,决定代码能不能上线、是否稳定运行的,依然是我。
所以,我把我的角色从“程序员”调整成了:
这三重身份,正是每个走在前沿的工程师未来所必须具备的。
除了前面提到的 DiffView 和 SOLO coder,其实 TRAE SOLO 还有几个低调但巨实用的功能,适合“售后阶段”使用:
很多人问我:你写Java 8年,现在还写得动代码吗?
我说:不是我写得动,而是我选择怎么写。
我可以用键盘撸到底,也可以让AI和我一同构建系统。
但我知道,真正能让项目上线、稳定跑在生产环境的,不是AI的输出,而是我对代码质量的坚持、对系统边界的把控、对功能上线的负责。
所以,不用焦虑,不用恐慌,
只需要拥抱AI,用 TRAE SOLO 做你的搭档,
你就已经走在了大多数人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