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氢能行业屡现“废标”怪事,这与过去“抢单”式抢标形成鲜明反差。背后又有何隐情?

高工氢电观察发现,今年从氢能项目、制储运加用装备采购,到股权交易等的废标、招标终止事件多次发生。如此高频的废标情况,实属罕见。

10月20日,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材料产业园区电解水制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含概算)招标终止公告。公告显示,招标终止原因为招标计划有变。该项目从  2025 年 1 月首次招标至 10 月终止,经历三次重大调整,投资额从 10.8 亿元压缩至 4 亿元,技术路线从纯 AEM  电解槽转向碱性与 AEM 混合方案,产氢量从 2100 吨 / 年提升至 3400 吨 / 年。最终因 “招标计划有变” 终止。

9月26日,格盟宜和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察右前旗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一期)制氢端成套设备采购招标暂停公告发布(招标编号:GMZB-2025-08-004),据此前招标公告,该项目配置36套250Nm³/h   PEM电解槽;9套气液分离系统等,PEM制氢设备招标规模仅次于已经投产的世界最大PEM制氢项目——国电投大安项目。本次招标暂停的原因是项目废标需重新招标,但至今二次招标文件未最终确定。

9月22日,佛山市瀚和投资有限公司氢能车辆(市政车)采购项目(包组二)废标公告发布,该包组采购20台9吨燃料电池压缩式垃圾车,因递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不足3家,作废标处理。

9月19日,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榆林零碳产业园氢能(制氢)示范项目发布公告,加氢装置设备采购项目【二标段:中低压瓶组、低压瓶组】招标失败、压缩机组采购项目【一标段:氢气压缩机(液驱式)】,其原因均为有效投标人数不足三家。启动二次招标后,该项目氢气压缩机采购项目于11月3日由国富氢能以107万拿下第一候选人。

8月12日,上海电力大学质子交换膜制氢(PEM)系统-废标公告发布,  项目资金来源为其他资金  61.03万元,招标为其中的共享单车综合治理工作。废标原因是本项目于2025年8月12日13:30分(北京时间)开始评审,评审期间,发现多家投标单位所提供的货物品牌型号一致,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只能按照一家投标单位计算,故投标单位不足三家,做流标处理。同日,该项目(二次)启动招标,后由上海熙往科技有限公司中标。

5月29日,江苏省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水电解制氢设备采购终止公告》。公告显示,该项目发生重大技术变更,终止招标。此前该项目拟采购采购80套水电解制氢设备。

3月3日,丰镇市风光制氢一体化氢储能调峰电站[EPC总承包]发布项目中止公告,公告称:因产业政策调整,导致本项目无法按照原计划进行开标工作,现将本项目招标中止。

去年12月3日,丽江玉龙雪山旅游观光车有限公司大型高一级氢燃料电池客车采购项目(三次)发布招标结果公告称,由于该项目的合格投标人不足三家,项目做废标处理。该项目于去年8月首次公开招标,拟采购预计10辆氢燃料电池客车,最高限价为130万元/辆。但是招标单位明确要求,中标企业需同步引进生产膜电极、双极板、催化剂等氢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以及储氢新材料、储能装备、绿氢制造设备等氢能相关装备制造项目生产线落户丽江当地。

……

上述案例看似孤立,实则集中折射出氢能产业发展的六大深层困境。高工氢电分析认为,具体可归结为以下方面:

一、政策环境的波动与不确定性。氢能政策框架仍处于完善阶段,国家及地方层面产业政策的落实成效及延续性,是当前项目推进的关键考量因素。具体到产业链环境来看,氢能上游尚未出台明确支持政策,氢车端 2025 年政策红利的边际效应正加速递减,导致项目最终决策逐渐趋于保守。

二、技术快速迭代与路线不确定性。氢能技术尤其是电解槽等核心技术正处于快速演进期。项目推进中,若出现更经济高效的新技术方案,如今年备受关注的碱性+PEM/AEM组合路线,可能引发“重大技术变更”,导致原有招标作废;同时,对于尚未完全成熟的技术路线,业主在风险评估后也可能趋于谨慎,进而变更或终止项目。

三、经济性支撑薄弱,资本端趋于谨慎。当前氢能项目经济性严重依赖政策补贴与下游稳定需求。一旦政策落实力度不及预期,或化工、交通等下游承购市场需求未能如期释放,项目盈利模型便难以成立,最终被迫调整规模甚至下马。

四、资格条件设置不科学。部分项目方在政策驱动下盲目上马项目,缺乏对技术可行性与市场需求的深入论证,导致资格条件设置不规范、不合理,甚至存在潜在“置换”条件,潜在投标人无法有效响应,进而引发招标失败。

五、供应链成熟度不及预期。氢能装备的产业链仍处于培育期,能够满足特定高端技术要求和大型项目业绩要求的合格供应商数量有限,甚至出现多家投标单位所提供的货物品牌型号一致的情况,导致有效投标人不足而废标。

六、企业投标积极性受挫。今年氢能企业普遍面临生存压力,加之行业普遍存在此前存在“项目交付后回款延迟”的情况,企业对利润低、投标成本高、回款条件差的项目往往选择主动放弃,间接导致流标现象增多。

总体来看,频繁“废标”的现状虽然反应了行业理想与现实的真实差距,但并非全然坏事。这表明项目方与企业正重新审视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模型与市场风险,有助于挤出行业泡沫,推动资源向更具潜力的领域集中。

氢能行业正通过实际选择“用脚投票”,呼吁推动核心技术突破与成本降低、明确技术路线与提升产品可靠性、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并构建更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本站提供的所有下载资源均来自互联网,仅提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使用,请联系原作者获得授权。 如您发现有涉嫌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