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电联解决方案专家魏德米勒迎来了成立175周年的里程碑。175年,不仅意味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更代表着一家企业持续进化、不断突破的卓越生命力。


  近日,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 记者专访了魏德米勒亚太区电气柜产品事业部总监Lars Kosubek先生,围绕魏德米勒持续进化的"应变"基因、亚太及中国市场的战略重心,以及如何以"联接"技术助力智能制造未来展开深度对话。

  问1

  魏德米勒已走过175年,在您看来,什么是公司持续发展的核心"密码"?

  答

  这个问题问到了魏德米勒成功的关键。我认为我们的核心密码是"在变革中坚守核心"的智慧。从1850年制造服装纽扣起步,到如今成为工业互联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我们经历了数次重大的产业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对技术本质的深刻理解,同时敏锐地响应市场变化。

  具体来说,我们发现了"联接"这一贯穿始终的技术内核。早期的纽扣是服装的"联接器",如今的工业互联解决方案同样是各种形式的"联接"。这种对核心的坚守,让我们在每次转型中都不会迷失方向。同时,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技术预警机制,持续追踪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确保我们能够预见变革、适应变革,甚至引领变革。这种平衡"变与不变"的能力,是我们历经三个世纪而愈发强大的根本原因。

  问2

  中国及亚太市场对魏德米勒具有怎样的战略意义?您如何看待这一市场的竞争环境?

  答

  中国及亚太市场对我们的全球战略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个市场不仅是销售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源泉。

  这个市场的竞争环境极具特色——它既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战场,也是创新最活跃的试验场。在这里,单纯的技术优势或价格优势都不足以确保成功。客户需要的是综合解决方案能力,包括产品的可靠性、技术的先进性、成本的竞争力,以及快速响应的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国市场对数字化的接受度和推进速度远超其他地区,这促使我们必须将数字化思维融入产品和服务的每个环节。

  问3

  面对当前市场的多重挑战,魏德米勒采取了怎样的应对策略?

  答

  我们实施的是"双轨并行"的战略路径。一方面,是深化我们在核心联接技术领域的优势。例如,我们将创新的SNAP IN鼠笼式联接技术扩展到全产品矩阵,这种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安装效率,同时确保联接的可靠性。我们持续投资于接线端子、继电器等传统优势产品,确保在性能、成本和交付能力上保持领先。另外一个方面,是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我们正在构建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将AI技术融入产品开发和客户服务中。


  我把这个战略比作"驾驶船只直面风暴"——既要保持足够的稳定性以应对风浪,又要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以抓住机遇。我们的目标是在稳定核心业务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增长领域。

  问4

  我们知道魏德米勒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本土化,在中国不仅有工厂,而且还有亚洲物流中心,那最近在本土化方面,魏德米勒有没有进一步的进展?

  答

  本土化确实是我们在中国市场的核心战略之一。除了您提到的生产基地和亚洲物流中心外,我们最近的一个重要进展是推出了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麒麟"系列产品。这个系列的开发初衷源于我们对中国客户需求的深入洞察——他们需要既符合国际品质标准,又能在成本、交付周期和使用习惯上更贴近本地市场的产品。

  “麒麟”系列产品目前已经几乎涵盖了本土客户日常所需的所有产品,从接线端子、继电器、PCB接插件到电源、远程I/O、Smart Crimper 剥压机等一应俱全。这一系列产品的研发完全由我们在中国的技术团队主导,从概念提出到产品落地都在本土完成。这不仅大幅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使我们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同时也优化了成本结构,让客户能够以更合理的价格获得高品质的产品。"麒麟"系列的推出,标志着我们的本土化战略已经从制造、物流延伸到了研发和创新层面。


  问5

  我们注意到魏德米勒正从产品供应商向解决方案伙伴转型,具体是如何实现的?

  答

  这一转型是我们应对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我们认识到,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单个产品,而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整体方案。因此,我们重新定义了价值创造的方式,将重点放在客户的全生命周期体验上。

  在设计阶段,我们的WMC软件与主流ECAD平台深度集成,实现了附件选型与IEC标准设计的自动化。据统计,这能够帮助工程师提升约30%的设计效率。在制造环节,我们的Workplace Solution将设计数据与半自动化标识打印、导线预处理设备无缝联接,不仅消除了人为错误,还将传统人工操作的效率提升了50%以上。

  更重要的是,我们建立了专业的顾问团队,这些专家深入客户现场,诊断生产流程中的痛点,提供定制化的优化方案。这种深度合作让我们能够与客户共同创新,开发出更符合实际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问6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魏德米勒如何满足客户差异化的联接需求?

  答

  我们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为不同的需求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振动环境下,我们推荐使用无螺钉联接技术,这种联接方式即使在强烈振动下也能保持稳定,特别适用于轨道交通、重型机械等领域。在大批量生产场景中,这种技术还能显著提升安装效率。对于注重可靠性的应用,我们的SNAP IN技术表现出色。它无需耗时压接,即使是没有线端套圈的柔性导线也能实现安全可靠的联接。这解决了传统接线方式中的多个痛点。

  问7

  展望未来,魏德米勒将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继续引领行业?

  答

  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对联接技术的理解和发展。联接不仅仅是物理接触,更是信号、数据、价值的传递。我们将投入更多资源研究新一代联接技术,包括高性能材料、智能联接器等基础技术。

  我们深信,175年的积淀不是负担,而是我们敢于创新的底气。我们将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新技术,以务实的精神解决客户问题,在智能制造的新时代继续担当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采访后记

  走过175年,魏德米勒的成功法则在于精准把握了“变与不变”的平衡——变的是日新月异的技术与市场,不变的是对联接本质的深刻理解与对客户价值的不懈追求。在Lars Kosubek先生的带领下,魏德米勒电气柜产品事业部正以创新技术与前瞻战略,继续与中国客户携手同行,共同编织智能制造的未来图景。


本站提供的所有下载资源均来自互联网,仅提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使用,请联系原作者获得授权。 如您发现有涉嫌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