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心脏手术要开胸,没想到现在恢复得这么快,胸口不疼了,也能正常走路了!"10月14日,61岁的安阳患者王先生,回想数天前的危重病情仍难掩激动。

此前,他因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合并严重肺大泡,病情危重后辗转找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人心脏五病区负责人王圣主任医师,最终通过河南省首例"完全机器人二尖瓣修复术+肺大泡切除术"重获健康。

王先生的病情远比想象中复杂。当地医院初步检查确诊"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后,他慕名来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

完善检查后专家们发现,患者除了二尖瓣无法正常闭合导致大量血液返流、心脏负荷剧增外,他还合并严重肺大泡--肺部的"薄弱气泡"随时可能破裂引发气胸,两种疾病都需紧急手术干预。

考虑到王先生已61岁,身体耐受度有限,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心内科、心外科、胸外科、麻醉科等专家共同研判,最终决定采用国际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以微创方式同步解决两大问题。

无影灯下,王圣主任医师主刀,陆国庆副主任医师、丁志威副主任医师等专家配合,双手操控主控制器、双脚点动脚踏板,通过三维高清内窥镜实时观察患者心脏内部结构,指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四条手臂"精准作业。

纤细的机械臂通过王先生肋间的三个微创孔道和一个仅4厘米的切口伸入胸腔,其中三条"手臂"握持仿真手术器械,第四条负责照明与摄像。不同于传统手术的局限,机器人腕关节能实现540度自由旋转,即便在心脏周边狭窄的解剖"死角",也能灵活完成转动、夹持等精细动作。

专家团队先仔细分离二尖瓣周围粘连组织,精准修复病变瓣叶与瓣环,彻底解决血液返流问题。与此同时,胸外科郭嘉嘉副主任医师精准切除了患者肺部病变大泡,整个过程出血不足50毫升,全程精准且平稳。

术后恢复速度超出预期。第二天王先生就成功脱离呼吸机,能自主呼吸;术后两天从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复查超声显示"二尖瓣无返流",心脏功能指标恢复良好;到出院时,他已能正常进食、缓慢行走,困扰多日的胸痛、背痛症状完全消失。

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周期缩短1-2 周,这也是王先生能快速康复的关键。

此次河南省首例完全机器人二尖瓣修复术的成功,不仅填补了省内该领域的技术空白,更标志着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在微创心脏外科领域迈入"机器人精准诊疗"新阶段。

王圣主任医师表示,未来团队将继续探索机器人技术在复杂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让更多高龄、危重心脏病患者通过微创方式获得高质量治疗,用更先进的医疗技术守护百姓的"心"健康。

本站提供的所有下载资源均来自互联网,仅提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使用,请联系原作者获得授权。 如您发现有涉嫌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