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小说app
64.33MB · 2025-09-13
???本篇笔记所对应的视频:www.bilibili.com/video/BV11K…
最近为大家分享了很多AI编程相关的开源项目和工作流,但我发现很多朋友都遇到了同一个问题:APP的功能逻辑想得很清楚,却卡在了UI设计这一关。
用传统的Vibe Coding方式,AI生成的UI往往不够美观;想用Figma自己设计吧,对于没有设计经验的开发者来说又有不小的挑战——毕竟做出精美的UI界面,确实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和设计经验。
为了解决这个痛点,我最近深度体验了Google刚发布的一款设计神器——Stitch。经过几天的测试,这个工具给我带来了相当大的惊喜。
Stitch是Google Labs推出的一款基于AI驱动的UI设计和前端代码生成工具,底层采用Gemini 2.5 Pro模型。它最大的特点是支持通过自然语言描述或上传草图、截图等方式,快速生成专业级UI设计以及可运行的前端代码。
更重要的是,生成的UI可以直接导入到Figma中进行精细化调整,还能用于快速制作产品原型,大大降低了产品验证的成本。对于技术团队来说,需要演示界面时,用Stitch几分钟就能生成专业级的展示原型。
说得再好听,关键还是要看实际效果。下面就来分享几个我的实测案例。
第一个测试比较复杂,我输入了:"设计一个时尚电商网页,包括产品网格筛选、侧边栏购物车页面、还有结账页面,使用粉色和白色搭配,玻璃拟态风格,响应式。"
令人意外的是,不到15秒时间,一个完整的电商网站就生成了。界面包含了产品网格页面、购物车页面和付款结账页面,甚至还自动生成了产品图像。整体设计风格符合要求,布局也相当合理。
更让我惊喜的是迭代优化功能。当我对生成的页面不太满意时,可以直接点击修改按钮,输入新的要求:"请将这个页面的颜色和主题调整为现代时尚美观的风格,整体保持简洁和高级感,按钮使用大圆角,页面结构保持不变。"系统很快就按照新的要求重新设计了页面。
Stitch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图像识别功能。我先用其他AI工具生成了一个手机端登录页面的效果图,然后上传给Stitch,要求它"完整地复现图中的登录页面"。
结果令人震撼——生成的界面与原图的还原程度达到了90%。只是按钮颜色有些差异,但通过进一步的文字描述调整,最终实现了几乎完美的复制效果。这意味着你可以先用任何方式(手绘、截图、其他工具生成)制作一个参考图,然后让Stitch将其转化为可编辑的数字化界面。
为了测试更复杂的场景,我让它"创建一个移动端的音乐播放器,包含播放列表页面、控制播放页面、还有搜索页面,要求使用黑色背景、霓虹渐变按钮、圆形专辑封面。"
几分钟内,一个精美的音乐播放器APP原型就完成了。更贴心的是,系统还会主动提出改进建议,比如"为播放列表添加歌曲排序功能"、"为播放控制页面添加一个迷你播放器"、"为搜索页面添加热门标签"等。每个建议都可以一键生成,让整个APP的功能越来越完善。
最后我测试了一个金融网站:"为金融服务设计一个网页,包含投资仪表盘、交易历史和设置页面,使用深绿色和白色主题,现代风格。"生成的页面同样令人满意,提示词中要求的所有功能都得到了体现。
Figma集成功能是我认为最有价值的特性。通过"Copy to Figma"按钮,可以将生成的设计直接导入到Figma中,而且每个界面元素都保持为可编辑的图层状态。这意味着可以在Stitch中快速生成基础设计框架,然后在Figma中进行精细化调整。
主题自定义功能也很实用。如果对生成的配色方案不满意,可以通过右侧面板快速更换主题色彩,或者调整组件的圆角程度,系统会实时更新整个界面的视觉效果。
当然,这个工具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
设计风格相对单一。无论如何调整提示词,生成的界面都带有明显的AI特征,很难实现真正个性化的设计效果。
多语言支持有待改善。虽然支持中文输入,但生成的界面内容多为英文,需要后续手动本地化处理。
仅限静态设计。目前只能生成静态界面,缺乏交互逻辑,距离真正可用的应用还需要开发人员进一步完善。
对于专业UI设计师而言,Stitch可能更多是一个灵感来源工具。但对于产品经理、开发者或创业者来说,它的实用价值就相当突出了。
我现在的工作流程是:先用Stitch生成基础版本,在Figma中优化细节,最后交付给开发团队实现。这样的流程将原型制作时间从几天缩短到了几小时。
对创业团队来说,这个工具更是降低了产品验证的门槛。可以快速制作出专业外观的原型,用于投资人展示或用户测试,而无需前期投入大量设计资源。
想要体验这个工具很简单,访问stitch.withgoogle.com并用Google账户登录即可。目前完全免费,每月提供350次Flash模式和50次Pro模式的生成额度。
几个提升使用效果的建议:
描述要具体详细。从我的测试来看,越详细的描述生成效果越好。不要只说"设计一个应用",要明确功能模块、色彩方案、设计风格等具体要求。
善用迭代功能。第一次生成的结果不满意很正常,可以通过修改功能不断优化,直到达到理想效果。
结合图像输入。如果有参考图片或手绘草图,上传后的生成效果往往比纯文字描述更准确。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Stitch,这里整理了一些经过实测有效的提示词模板,涵盖不同类型的应用场景:
移动端应用类:
企业网页类:
电商平台类:
内容平台类:
这些提示词的共同特点是:明确指出页面功能、详细描述设计风格、指定配色方案、说明布局特点。按照这样的格式来构建你的提示词,通常能获得更理想的生成效果。
通过这段时间的使用,我深刻感受到AI在设计领域的快速发展。虽然Stitch还无法完全替代专业设计师的创意和审美判断,但确实有效降低了设计的技术门槛。
对于非设计专业人员来说,这样的工具提供了将创意快速可视化的可能性。虽然生成的结果可能不够精致,但作为产品开发初期的设计起点,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用价值。
随着AI技术的持续发展,我相信类似工具会变得更加智能和实用。对于整个产品开发流程来说,这种变化无疑是积极的。
如果你也在为界面设计而困扰,不妨尝试一下这个工具,或许它能为你的项目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64.33MB · 2025-09-13
6G · 2025-09-13
174.31MB · 202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