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联邦院(上议院)内政事务常设委员会发布了第254号报告《网络犯罪——影响、防护与预防》。这份于2025年8月提交的报告强调了印度日益严峻的网络犯罪威胁,并多次提及加密货币的负面作用。报告中"加密"一词反复出现,且始终与负面语境相关联。
报告整合了来自内政部(MHA)、中央调查局(CBI)、先进计算发展中心(C-DAC)、印度计算机应急响应小组(CERT-In)及印度储备银行(RBI)的多方数据。这些机构共同揭露了数字货币如何被用于欺诈、人口贩卖、勒索软件、洗钱以及暗网非法交易。
加密劫持:设备中的隐形威胁
黑客正通过加密劫持技术悄然控制设备进行挖矿。与需要专业矿机的传统挖矿不同,这种攻击针对普通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往往难以察觉。委员会将加密劫持与网络钓鱼、勒索软件和DDoS攻击并列,凸显其严重性。
加密货币支付与人口贩卖
报告直接指出加密货币与人口贩卖网络的关联。内政部数据显示,犯罪集团使用加密货币支付将印度公民诱骗至柬埔寨、老挝、缅甸和泰国的诈骗中心。受害者被迫运营虚假贷款程序、诈骗呼叫中心和勒索系统,而加密货币的匿名性使得资金追踪异常困难。
庞氏应用与呼叫中心骗局
C-DAC向委员会披露,虚假加密投资应用不仅骗取资金,还导致商业、医疗和政府敏感数据泄露。非法呼叫中心是这些骗局的核心,操作者诱导受害者投资虚假加密项目后携款消失。涉案青年员工还将面临法律指控和心理创伤。
暗网与加密交易
CBI与NIA官员证实,加密货币已成为暗网毒品交易、伪造证件、非法武器和儿童剥削内容的首选支付方式。委员会警告称,这种滥用正在模糊金融犯罪与国家安全威胁的界限。
加密货币钱包洗钱
报告详细记录了犯罪集团通过P2P加密转账、黄金购买、离岸取款和国际金融科技平台实施跨境洗钱。由于印度与多国缺乏数据共享协议,执法部门往往难以冻结涉案资金。
勒索软件与加密货币
电子信息技术部(MeitY)与CERT-In指出,针对医院、学校和企业的勒索攻击普遍要求加密货币支付。部分赎金流向境外组织,引发网络战担忧。
犯罪即服务(CaaS)的兴起
报告聚焦东南亚地区蓬勃发展的"犯罪即服务"产业链,包括公开售卖的钓鱼工具包、勒索软件、深度伪造技术乃至"洗钱即服务"。加密货币为这些跨境犯罪组织提供了匿名资金通道。
Chakra行动与加密洗钱
CBI的"Chakra行动"成功打击了诈骗呼叫中心、投资欺诈、钱骡账户和加密货币洗钱网络,证实加密技术已深度渗透印度网络犯罪生态。
强化取证能力
委员会建议大规模投资取证基础设施,建设涵盖恶意软件、网络和内存取证的先进实验室,特别强调加密货币取证技术。报告同时呼吁借鉴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的加密犯罪调查指南。
结论
第254号报告所有涉及加密货币的内容均与犯罪相关。从加密劫持到庞氏骗局,从人口贩卖到暗网交易,报告传递出明确信号:加密货币正被用作网络犯罪工具。委员会通过呼吁强化取证、加强监控和国际合作,明确将加密滥用上升至国家安全问题。对印度而言,若不立即干预,加密驱动的犯罪恐将加剧该国的网络犯罪危机。
印度最新网络犯罪报告将加密货币与欺诈、贩运、勒索软件及暗网犯罪相关联,敦促采取紧急取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