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xixi 11 月 15 日消息,央视新闻今天(11 月 15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在深圳举行,汇聚了来自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5000 余家参展商,集中发布 5000 余项科技前沿新产品、新技术。

在本届高交会上,一系列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引人注目。来自深圳赛博格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形机器人 cyborg-w01 凭借其 51 个自由度的活动空间和超过 15 公斤的双臂总负载能力,预示着其未来在高危、高负荷工作环境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该机器人通过学习工作人员的动作数据进行训练,展现了人工智能在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一款形象逼真的微表情机器人也亮相展会,它有望为独居老人提供情感陪伴和互动,满足“银发经济”下的社会需求。

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智能道路巡检机器人展现了其强大的检测能力。该机器人集成了传感器与 AI 专业大模型,能够实时检测道路病害,地面裂缝检测精度达到 3 毫米,地下空洞探测深度可达 5 至 10 米,并且能识别 10 余种道路病害,其检测效率比人工方式快 10 倍以上。alixixi附上相关视频如下:

交大麒麟首席技术官曹建国介绍,专门用于路面检测的 AI 大模型识别准确率可达 95% 以上。

此外,光纤技术在隧道安全监测方面也开辟了新应用。通过在地铁隧道等环境中铺设光纤,可以感应外部振动信号,从而对隧道地质结构的安全性进行实时监测,如同隧道的“听诊器”。

深圳市地铁集团工程技术中心经理李凯迪介绍,利用既有光纤、电缆结合人工智能“智能大脑”进行大数据训练,可以分析施工、碰撞或正常运行的频率,反推出周边结构的变化,实现 24 小时不间断的在线监测。

本届高交会还聚焦海洋强国战略需求,推出了两项重要科技成果。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人工海洋碳循环系统”能够利用电催化装置从海水中提取二氧化碳,并将其还原为甲酸,再通过生物细菌转化为可降解塑料的原料,最终制成环保吸管和塑料瓶。该过程不仅绿色无污染,还能降低海水酸化,净化海水。

另一项突破性成果是全球首款针对潜水作业的外骨骼机器人,被誉为“水下战甲”。该机器人历时两年研发,能够协助潜水员完成多种水下动作,显著增强其自主移动能力,并能大幅降低水下耗气速率约 30%,从而提升水下作业的效率与安全性。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向阳表示,该技术在石油管道巡检维修、水下搜救打捞及生态保护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站提供的所有下载资源均来自互联网,仅提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使用,请联系原作者获得授权。 如您发现有涉嫌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