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蔬菜正版
44.49MB · 2025-11-14
作为一个有8年Java开发经验的程序员,我一直在追逐技术浪潮的前沿。AI大模型从去年开始逐渐走向工程化,身边的同事在尝试 LangChain、Transformers、Flowise 等工具。我也曾试过用Spring Boot整合OpenAI接口搞个小助手,但很快发现,从“玩”到“产品化”,中间差的不只是代码能力,而是整套工程化支撑体系。
直到我接触到 TRAE SOLO,才意识到:AI应用开发,不应该再用传统Web项目的思维来套用,而需要一套新范式。
这篇文章,我想分享我使用 TRAE SOLO 正式版开发一个“智能审批系统”的实战过程,并结合我的Java开发经验,对比分析它在架构设计、模型部署、代码可观测性等方面带来的变化。
我所在的团队正在尝试构建一个“智能审批系统”——目标是让系统能自动识别审批场景中的风险点,并判断是否需要人工介入。
传统做法是用规则引擎,但随着业务复杂度提升,规则维护变得越来越痛苦。我们决定引入大模型做意图识别与语义抽取,用AI辅助审批判断。
这就是我选择用 TRAE SOLO 来搭建原型的起点。
过去我写系统设计文档要花一整天,现在用 TRAE SOLO 的 SOLO coder,基于我的Prompt(需求说明),不到1分钟就生成了:
这不是“生成代码”那么简单,而是让我更快进入“架构思考”状态,非常适合我这种习惯先理清结构的开发者。
我选择了阿里通义Qwen-14B作为底层模型,部署在本地GPU服务器上。
TRAE SOLO 内置的部署模块让我非常惊喜:
以前我部署模型要写一堆Shell脚本,配置Nginx、写Token校验,这次基本是“填空式”配置,几分钟就能上线。
写Java久了,我对“代码可维护性”特别敏感。
TRAE SOLO 在生成代码后,支持使用 DiffView 工具 直接对比改动,看看模型生成的代码与现有逻辑是否冲突。
更重要的是,它还能自动生成:
我用 DiffView 发现模型生成的审批判断逻辑中有个“浮点数比较”的bug,及时修复避免了线上事故。
| 方面 | 我的体验 |
|---|---|
| 架构辅助 | SOLO coder 能快速生成架构方案,节省大量文档工作 |
| 工程化部署 | 部署模型变得异常轻松,支持多模型切换 |
| 可观测性 | 任务追踪 + 测试脚本生成,极大提升可维护性 |
| 安全性 | 对API Key做了加密隔离,踩坑少 |
如果说传统开发是“一个人写一堆代码”,那么AI时代的开发更像是“你和AI一起设计系统”。
TRAE SOLO 给我的感觉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AI开发拍档”:
作为一名Java开发老兵,我认为 AI 工程化最大的挑战不是模型本身,而是“如何像写微服务一样写AI系统”。这也是 TRAE SOLO 最打动我的地方。
接下来我准备用 TRAE SOLO + LangChain4J + Spring Boot 构建一个“AI代码审计系统”,让大模型自动识别Java代码中的安全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