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5 日,曾被称为“榜一大哥”的抖音用户 “别难过” 宣布已正式委托律师起诉主播 旺仔小乔,要求返还其在近一年内为主播充值并用于打赏的 约 80 万元。此事迅速在社交平台和主流媒体间发酵,“榜一大哥正式起诉旺仔小乔”成为当下热议话题。

a2cc7cd98d1001e9aaa10ba6a619dbfc55e797a5.webp.jpg

起诉缘由:承诺未兑现 vs 大额打赏

据公开律师函与当事人说明,“别难过”称他自 2024 年 10 月加入旺仔小乔粉丝团后,多次按照主播在直播中所说的规则充值消费——主播曾在直播间表示“消费升至 20 级灯牌可添加私人微信”,基于该承诺,“别难过”累计充值约 80 余万元,其中 50 余万元用于直播间打赏,其余用于语音厅等互动消费。由于承诺未兑现且后续发生一系列争议,“别难过”于 7 月向主播发出律师函要求返还款项,未果后于 10 月正式提起诉讼。

事件背景:主播风波与账号降温

旺仔小乔今年年中因宣布举办蒙面演唱会并随后取消、道歉信被质疑为 AI 生成等一系列事件,已在网上引发争议;其账号也受到平台管控,曾被列为“禁止关注”状态,并在短时间内出现大规模掉粉——多家媒体统计其掉粉量接近 700 万。此类连续负面事件,是本次粉丝维权与舆论发酵的直接背景。

法律视角:能否认定欺诈?律师观点不一

多家媒体联系的律师普遍指出,能否在法庭上胜诉,关键取决于是否能证明主播存在欺诈行为或重大误导,以及打赏是否是在“被误导”的情况下进行。若打赏完全属于自愿,且主播并无明确、可证的违约或欺骗事实,法院支持返还的概率较低;反之,如果律师团能提交证据证明主播确有通过虚假承诺诱导消费,则原告胜算会增加。

舆论与平台治理:这是一次行业警示

此案一经曝光,迅速激起网友热议。支持“别难过”的网友认为,大量粉丝在信任与情感驱动下进行高额打赏,应当得到更严格的消费保护;亦有人提醒理性消费、慎重追星。平台监管层面,此类案件也再次将“平台责任”“主播承诺的边界”“虚假诱导消费”等话题推上风口,呼吁加强直播电商与内容平台的规则建设。

目前进展与关注点

截至目前,“别难过”已在社交平台发布起诉声明并公开部分律师函与交互证据,旺仔小乔方面尚未有公开的正式法律回应(其账号处于管控或降权状态)。媒体与网友关注的几个关键点是:法院是否受理、平台是否介入调解、以及能否提供足以证明“欺诈或重大误导”的证据链。若法院受理并进入实体审理,案件结果将对今后“粉丝与主播”之间的法律关系与平台治理产生示范影响。

小结

“榜一大哥正式起诉旺仔小乔”不仅是一起个人维权事件,也把直播带货与粉丝经济背后的法律与伦理问题再次推向台前:在“流量即价值”的时代,如何平衡创作者的商业运作、平台的监管责任与用户的消费保护,仍是一个需要制度化回答的复杂命题。接下来,案件进展与平台回应,将是观察这一行业风向的重要窗口。

本站提供的所有下载资源均来自互联网,仅提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商业使用,请联系原作者获得授权。 如您发现有涉嫌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