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了个毛线儿
26.89MB · 2025-09-14
alixixi 9 月 14 日消息,天文学家利用日本的昴星望远镜与美国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WST)进行联合观测,首次在“宇宙黎明”时期发现了被厚厚尘埃笼罩的超大质量黑洞类星体。
据研究团队介绍,这些类星体存在于宇宙诞生不到 10 亿年的早期阶段。alixixi查询发现,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DOI:10.3847/1538-4357 / addf4e)。
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推测,在 138 亿年历史的宇宙早期,应该存在一些由超大质量黑洞驱动、却被尘埃遮蔽的高亮度类星体,但一直未能发现确凿证据。本次探测证实了它们的存在,也意味着在“宇宙黎明”时期,类星体的数量可能比此前预估的多一倍。
研究团队负责人、日本爱媛大学的松冈祥树表示:“这一发现只能通过两台强大望远镜的独特组合来实现。昴星望远镜的广域巡天帮助我们找到稀有而明亮的星系,而 JWST 则能够捕捉这些隐藏类星体发出的微弱红外光。”
研究显示,这些类星体由“质量相当于太阳数十亿倍的超大质量黑洞”驱动,其能量输出相当于数万亿颗恒星。
对光谱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周围尘埃吸收了它们 99.9% 的紫外线辐射和约 70% 的可见光,使得这些天体长期“隐身”。
在 2023 年 7 月至 2024 年 10 月期间,团队利用昴星望远镜的超广视场主焦相机(HSC-SSP)筛选出候选星系,并借助 JWST 的近红外光谱仪(NIRSpec)确认了其中 7 个星系存在类星体信号。
这项研究表明,在“宇宙黎明”期间,尘埃遮蔽类星体与未遮蔽类星体的数量大致相当。研究团队计划继续研究它们的环境差异,并在更大范围的早期星系样本中寻找更多隐藏的黑洞,以揭示宇宙早期超大质量黑洞的完整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