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完成空间生命科学在轨实验任务,“样品”下半年返回地球

时间:2025-08-25 09:54:01来源:互联网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篇中国空间站完成空间生命科学在轨实验任务,“样品”下半年返回地球,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alixixi 8 月 25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昨日报道,今年 7 月 15 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携带 23 项科学实验物资上行中国空间站,开展在轨实验。1 个多月来,各项实验进展顺利,其中,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已经完成在轨实验任务,为开展后续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最新在轨实验发现:空间环境下,脑细胞移动速度更快,肌肉修复进程却变慢,而脂代谢疾病药物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这些新发现,可能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型药物研发等打开全新视角。

报道称,通过开展这三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科研人员分别要探索空间微重力环境对人脑类器官结构功能的影响及机制、骨骼肌前体细胞的迁移行为,以及核酸脂质纳米药物在细胞内的转运规律和机制,进一步深化对生物体生理病理的认知,为人类健康保障提供基础支持。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生命领域主管设计师金雪娜表示:目前我们通过在轨的观察发现器官芯片在轨的神经元相比于地面移动更快。这可能说明空间特殊的环境下,会促进脑组织里细胞的移动,从而促进成熟或衰老。有望对类似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一些治疗的新思路、新方法。

据介绍,除了器官芯片的新发现以外,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的空间微重力环境对骨骼肌前体细胞迁移的影响极其机制研究项目,目的是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寻找克服肌肉萎缩的新途径。

通过在轨实验,科研人员发现,骨骼肌前体细胞迁移速度明显变慢,骨骼肌再生的时间整体推迟,不利于骨骼肌修复。而微重力环境下核酸脂质纳米载体生物学功能的研究项目中,在轨实验数据显示,细胞对核酸药物的摄取效率明显提高,疾病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呈现快速下降趋势,核酸药物具有良好的空间潜在应用优势。

金雪娜表示:在空间环境下,脂代谢疾病药物的治疗效果明显会提高。所以空间微重力环境这一个实验条件有可能会作为未来药物干预或者药物开发的一个新思路。

alixixi从报道获悉,目前,三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已经完成在轨的实验任务,预计今年下半年样品将随载人飞船返回地面,开展后续研究。

这批生命科学实验物资随天舟九号入轨后,航天员将细胞实验单元安装至生物技术实验柜的细胞组织实验模块,在地面远程控制下完成了自动培养、显微成像、样品固定等系列操作,并由航天员实施了在轨取样、样品存储等工作,实验过程顺利,达到预期目标。

这三项实验项目包括上行了器官芯片、骨骼肌前体细胞等五类样品,三项生命科学实验项目已经顺利完成,现在的样品位于低温存储柜,后续将随载人飞船下行,开展后续的研究。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如果有网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可直接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支持!